从距今约5亿年以来的广阔水域,到如今凝固在岩石中的生命印记,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见证了地球水环境的沧桑巨变,也记录了生命演化史上的关键篇章。
在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中蕴藏着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鱼类化石,它们如同散落的“时光密码”,默默诉说着亿万年前水下世界的繁盛与变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系列科研成果展及专题系列讲座第三期隆重推出,本期以“鱼化石的环境启示录——中国东北中生代鱼类化石研究特展”为主题,集中展出多件珍贵的中国东北中生代鱼化石标本,并特邀古鱼类研究领域的学者举办专题学术报告,带您走近中生代的“水下博物馆”,探秘鱼类演化的关键节点,解读鱼化石中蕴含的古环境密码,解答您对远古水生世界的疑问,点燃探索古生物奥秘的科学热情!
精彩内容即将呈现,邀您一同解码远古鱼类的生命传奇!
古生物专题展(三)
展览主题:鱼化石的环境启示录——中国东北中生代鱼类化石研究特展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至10月
展览地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二楼地质博物馆
展览内容:本次展览以“鱼化石的环境启示录——中国东北中生代鱼类化石研究特展”为主题,涵盖鱼化石研究意义、鱼类分支演化系统、中国东北中生代鱼化石群特征等内容。展览特别聚焦中国东北中生代鱼化石群与吉大团队的科研历程,同时展示多件珍贵鱼化石标本与重要研究成果。中国东北以热河生物群狼鳍鱼群为核心,其特有组合反映古生物地理联系的环境控制因素。展出标本来自冀北、辽西、松辽盆地的关键含鱼化石地层,为研究提供实物支撑。

展览亮点:
1.代表性化石展陈:
展出多类重要鱼类化石,如体现无颌鱼类原始特征的七鳃鳗目标本、关乎辐鳍鱼类早期演化的北票鲟科燕鲟标本、作为热河生物群标志的戴氏狼鳍鱼等,直观呈现中国东北丰富的中生代鱼类化石和演化关键环节。
2.东北古鱼与环境解读:
围绕东北中生代鱼化石群,通过狼鳍鱼群特有组合及多产地标本,结合化石层定年与地层对比成果,揭秘区域古水系、古生物地理联系及古环境变迁。
3.吉大科研成果展示:
展示吉大团队十余年研究成果,特别是大兴安岭中生代鱼类化石新发现、含鱼化石地层对比和古环境综合研究,以及松辽盆地鱼类鳞片生长分析等突破。展示吉林大学古鱼类学团队正在为解读地球生命史诗的“东北篇章”贡献吉大智慧。
4.多维科普体验:
以图文展板解析鱼类演化系统,搭配实物标本展示,介绍未来研究方向,为观众提供从基础认知到科研前沿的体验,激发探索兴趣。
讲座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敬请期待。